大会特邀报告

邬江兴

邬江兴,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报告题目:待定


李建华

李建华,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网络安全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信息内容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教育部网络安全管理监控与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信息内容安全管理、网络攻防与信息系统检测评估、网络安全管理、密码学及应用。现任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人才教育培养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网络安全管理协会会长,教育部信息安全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能源研究会网络安全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专家,曾担任国家863计划首席专家/管理专家,科技部国家电子政务重大工程总体组组长/专家,国家保密局顾问专家,上海世博会安保顾问专家,中央网信办第一,二届全球互联网大会安保专家,上海世博会安保顾问专家,入选首批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特殊津贴,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上海市科技领军人才,曾入选2007年度美国ISC2亚洲有影响力的信息安全专业领导人。获2017年度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荣誉,获国家科技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省部级二等奖4项,省部级三等奖3项,发表EI/SCI 收录论文267篇,出版教材专著16,并担任国际Communication security ,Internet security ,及国内信息安全学报,网络安全学报等期刊编委及审稿人,担任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报告题目:网络空间安全与人工智能


吕述望

吕述望,江苏沭阳人。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自动控制专业,现任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年以来主要从事密码学、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近期主要从事信息安全中关键芯片集成工作,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中“信息安全中关键芯片集成及其基础研究”课题和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863)中“密码算法标准研究及其芯片集成”项目。理论研究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完全映射及其密码学应用”。曾获得1986年度和1988年度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度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度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均为奖项的主要完成人。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目前致力于研究知识保存和传播等课题。

报告题目:网络安全之我见


任奎

任奎,浙江大学教授,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IEEE会士。

报告题目:Innovation in IoT security: From Continuous Biometrics to Trustworthy Manufacturing

报告摘要: The human-to-machine (H2M) interaction provides critical interference for many Internet-of-Things (IoT) applications. Securing the H2M interaction is a key to a trustworthy IoT ecosystem (e.g., smart home and wearables). In this talk, I will present two recent advancements. The first enables next-generation user authentication. The human cardiac motion was identified as the unique individual fingerprint, and we develop a high-sensitive and distortion-free continuous radar sensor to remotely capture the cardiac displacement over time and thus provide continuous user authentication. The second is about 3D printing security in manufacturing highly flexible and customized IoT devices. The proposed system harnesses the unclonable process variation in 3D printing manufacturing and leverages the corresponding geometry imperfection as the unique product signature.

张彦

张彦,挪威奥斯陆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终身正教授,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英国工程与技术学会会士,IEEE通信学会绿色通信与计算技术委员会主席,IEEE杰出讲师。张彦教授2005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获电子电气工程博士学位。近期主要研究方向为未来无线通信网络和智能安全物联网。发表的论文被引用13000多次(Google Scholar),H因子56。现任多个IEEE权威期刊编辑,包括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IEEE Network Magazine; 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 Tutorials;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IEEE Transactions on Green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IEEE Internet of Things;以及IEEE Vehicular Technology Magazine。并现任或曾任国内多个核心期刊编委,包括中国通信 ,通信与信息网络学报,及物联网学报。多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的技术委员会主席或分会主席,如IEEE GLOBECOM 2017、IEEE PIMRC 2016、IEEE SmartGridComm 2015等。

报告题目:区块链赋能的智慧城市

报告摘要:区块链是融合P2P网络技术、密码学、计算与通信融合、经济学及博弈论等领域的新兴交叉学科。建设未来智慧城市将面临一系列新挑战,如海量终端接入管理、实时信息发布与共享、数据隐私保护、异构资源安全交易、以及网络性能效率与平衡等。为此,我们提出构建区块链赋能的智慧城市,利用区块链原理深入剖析并解决智慧城市所面临的新挑战。本次报告将首先介绍区块链的关键概念和未来智慧城市的挑战。然后将重点介绍我们近期在区块链赋能的智慧城市方面所开展的三个研究工作:1)基于区块链的5G Beyond 网络; 2)基于区块链与机器学习的车联网; 3)基于区块链的智能电网系统。


董冕雄

董冕雄,博士、日本国立室兰工业大学教授、博导、校长助理、校研究 (Institutional Research) 办公室副主任。于日本公立会津大学分别获计算机理工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台湾大叶大学访问交流。主持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面上项目、青年项目、日本KDDI财团项目、日本NEC C&C特别研究员项目等科研任务十余项。曾获得多项国际性奖励与荣誉: 2018年,因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突出贡献,以首位中国籍身份获日本文部科学省NISTEP奖(不区分学科领域,且当年全日本仅11人当选)、Examination System for Teachers's Activities (ESTA) 教学成果奖、船井研究奖;2017年获IEEE通信协会亚太地区第12届青年学者奖、IEEE SCSTC 杰出青年学者奖、IET Communications Premium Award奖;2016年获IEEE TCSC Early Career Award奖。近5年,入选ESI热点论文(前0.1%)6篇,ESI高被引论文(前1%)15篇,获知名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12项。

报告题目:Aero, Terra, Human: Next Generation Emergency Response Platform for Defending Public Safety in Disasters
报告摘要: "How to face the threat of natural disasters" is always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Currently, to defend public safety, the mainstream research of disaster management is how to accurately and promptly forecast and notify such as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but since complete disaster prevention is impossible, we still have to focus on the rapid response after disasters. In addition, to gain insight into the real-time situation of the affected area, we need the two-way communication between affected area and outside world. However, once the network infrastructure suffers from disasters, connections can be interrupted and support cannot reach affected area. Moreover, it is difficult to reconstruct the communication line from scratch. In order to achieve a set of post-disaster two-way communication solutions not relying on traditional network infrastructure, we design a next generation disaster response platform. There are mainly three problems to solve in this platform. First, the connections among users near to each other. Second,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users and access points (APs). Third,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APs and access network to outside world. To figure out first problem, we are going to make use of Device-to-Device (D2D) emergency communication in gathering users within the range of 100+m. Then for the second one, we take advantage of the high mobility of UAVs in fast building the emergency network with the range of 1000+m. For the third one, to realize the connection to outside world, we apply lower power wide area network (LPWAN) to expand the range to 10000+m.



曾德泽

曾德泽,现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网络工程系主任,智能地学信息处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未来网络、边缘计算等方向的研究工作。2017年于日本会津大学获博士学位,2013年入选湖北省“楚天学子”计划,2015年获ACM-武汉新星奖。在JSACTPDSTCICDCSIWQoS等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编辑专著 2部,获ICA3PP 2015ACM IMCOM 2014最佳论文奖,IEEE System Journal 2017年度最佳论文奖。担任JNCAFCS等期刊编委、客座编辑。

报告题目:当网络遇见人工智能:机遇与挑战
报告简介:人工智能再掀浪潮,在游戏、机器人、工业控制等领域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同时,软件定义网络、网络功能虚拟化等未来网络技术的兴起,使网络资源变得更加灵活可控,为网络的自动化智能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那么,应该如何将人工智能引入至计算机网络中呢?又该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计算机网络的哪些方面?而又会遇到怎样的挑战呢?在本报告中,我们将探讨将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深度强化学习技术,应用于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贺诗波

贺诗波,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出版学术专著/编著2部。在IEEE ToNIEEE JSACIEEE TMCIEEE INFOCOMIEEE RTSS等国际知名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录用100余篇。成果至今被国际同行引用3300余次,10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获得IEEE通信学会亚太区杰出青年研究学者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4篇学术论文最佳论文奖等。受邀担任IEEE TVT3个国际期刊编委,国际会议IEEE Globecom 2020专题主席、IEEE RTCSA 2019出版主席、I-SPAN 2018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IEEE ICC 2017专题主席、IEEE SECON 2016 宣传主席、ACM MobiHoc 2015注册及财务主席以及IEEE ScalCom 2014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等。

报告题目:CALM: Consistent Adaptive Local Marginal for Marginal Release under Local Differential Privacy

报告摘要:Marginal tables are the workhorse of capturing the correlations among a set of attributes. We consider the problem of constructing marginal tables given a set of user’s multi-dimensional data  while satisfying Local Differential Privacy (LDP), a privacy notion that protects individual user’s privacy without relying on a trusted third party. Existing works on this problem perform poorly in the high-dimensional setting; even worse, some incur very expensive computational overhead.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CALM, Consistent Adaptive Local Marginal, that takes advantage of the careful challenge analysis and performs consistently better than existing methods. More importantly, CALM can scale well with large data dimensions and marginal sizes. We conduct extensive experiments on several real world datasets.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CALM over existing methods.


舒磊

舒磊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林肯大学,林肯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农林肯智能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应用专委会副主任。于韩国庆熙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爱尔兰国立高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和日本大阪大学获得博士后经历。本科、硕士、博士所学的专业均为计算机科学/工程。近年入选广东省“扬帆计划”引进紧缺拔尖人才、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近年担任河北省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江苏省科技咨询专家等。目前担任多家国际著名SCI检索的杂志的编委,包括: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IEEE Network Magazine、IEEE Systems Journal、IEEE Access、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Sensors、Springe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Springer Intelligent Industrial Systems,也曾经担任国际杂志EAI-Endorsed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Networks and Intelligent Systems的主编,以及在多个国际著名SCI检索的杂志中担任编委,在多个IEEE Transactions/Journal担任特邀编委在国内外重要的会议和期刊上发表了400多篇传感器网络领域相关的论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70余篇, SCI索引收录近100篇,三大索引收录近200篇。并分别在IEEE GLOBECOM 2010,IEEE ICC 2013,IEEE ComManTel 2014, EAI WICON 2016, IEEE SIGTELCOM 2017等国际会议中获得最优论文奖, 2017年IEEE Systems Journal期刊的最优论文奖 (2 out of 254), 2017年Journal of Network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s期刊最优论文奖,2018年IEEE Systems Journal期刊的最优论文奖 (5 out of 598), 2017年和2018年IEEE Access期刊的Outstanding Associate Editor奖,2014年CCF计算机应用专委会特别贡献奖。Google Scholar他引次数超过8400次,H-index为51, i10-index为184。从2007年起,研发了一个基于Java语言的开源无线传感器网络模拟器以及实验床可视化软件NetTopo,并评估和证明了自己的算法。NetTopo目前有2万多行代码,并已被下载超过3400次,在过去的几年里,被国际研究人员和学生广泛应用。2013年起,作为项目主持人共主持各类国家、省、厅级项目共10项,管理科研总经费量超1500万元。已申报专利34项,其中发明专利已受理22个,实用新型已授权12个。拥有授权软件著作权12个。在超过50个各类国际会议中担任各类主席,例如Chinacom 2014, Qshine 2015, Healthcom 2017, Collaboratecom 2017,DependSys 2018 , SCI 2019 的会议主席,INISCOM 2015,WICON 2016,Chinacom 2017,INISCOM 2017,WMNC 2017,中国计算机应用大会(NCCA 2015、NCCA 2016、NCCA 2018) 等的程序委员会主席。在超过150个国际会议中担任评委,例如ICDCS、DCOSS、MASS、ICC、Globecom、ICCCN、WCNC、ISCC等。 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Sleep Scheduling”关键字搜索的结果中,舒磊(SHU L)在全世界该领域的所有研究者中位列第一(统计区间:参加工作以来2011-2018年)对 “Toxic gas area detection”关键字搜索的结果中,申请人(SHU L)在全世界该领域的所有研究者中位列第一(统计区间:参加工作以来2011-2018年)。

报告题目:智慧农业里的信息安全挑战

报告摘要:农业是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第一基础产业。智慧农业是通过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实现农业信息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准投入、个性化服务的全新的农业生产方式。现代信息技术为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同时也为信息安全在智慧农业领域带来了极大的需求和挑战。在这个报告中,我们将介绍智慧农业的传统应用以及多个新兴的具体应用,例如,太阳能杀虫灯物联网、光伏农场物联网、农业群智感知应用等,并在这些传统应用与新兴应用中逐个分析其中的安全需求与面临的挑战。我们希望传达:随着应用越来越多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快速发展,高度重视并研发保障智慧农业中的信息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桂冠

桂冠,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高级会员(2017)、日本庆应义塾大学(Keio University)客座教授(2019)、长江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2019)、入选江苏省双创团队(2019)、全国高校黄大连式教师团队(2017)、江苏特聘教授(2016)、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16)、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2018)、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特别研究员(2012-2014,2018)、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2018)、南京青年五四奖章(2018)、南京邮电大学优秀党员(2018)。已在国际学术期刊(IEEE IoT, TCOM, TVT, ISJ, COMMAG, WCM等)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0篇,ESI热点论文4篇,国际会议EI检索论文120余篇,出版Spring英文专著1部,获得IEEE通信学会会员与全球活动贡献奖(2018),八次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IEEE ICC 2014, IEEE VTC 2014-Spring, IEEE ICC 2017, ICNC 2018, CSPS 2018, ADHIP 2018, ICEICT 2019, CSPS 2019),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先后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2017~)、IEEE Access (2018~)、通信学报(2019~)和KSII Transactions on Interne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2017~)等期刊编委。近来年,担任多个国际会议TPC,ADHIP 2019 TPC主席,ICEICT 2020大会主席,PIMRC 2019最佳论文奖评审主席,ICNC 2018国际委员会主席,WCNC 2021大会副主席,VTC 2020分论坛主席等。近几年来研究兴趣: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智能无线通信、计算机视觉等。

报告题目: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报告摘要:人工智能(AI)在各行各业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很多领域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本报告首先介绍AI的基本概念以及需要重点掌握的技术,如深度学习。另外,本报告重点介绍面向5G的智能物联网与智能通信的研究课题探索。智能物联网和智能通信的研究主要进展: 1)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发票报销系统;2)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水文监测系统;3)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安全检测技术;4)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阅卷系统; 5)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无线通信技术。


彭绍亮

彭绍亮,教授,博导,现任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副主任,湖南大学“岳麓学者”,国防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华大基因/深圳鹏城实验室特聘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和杰出会员。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计算机学会CCF自然科学二等奖(1),2016年荣立三等功。担任多个国际期刊编辑,包括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Executive Editors),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s: Computational Life Sciences (Associate Editor),Health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Systems (Associate Editor)。主要从事高性能计算、大数据、生物信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研究,并担任国防科技大学“天河”生命科学方向负责人,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智慧医疗技术与管理分会副会长。中央军委科技委生物交叉立项专家组成员、国家科技部会评专家、国家工信部会评专家、CCF计算机应用专委会副主任和生物信息专业组副主任、YOCSEF总部AC委员(2017-)。在国际国内各类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上两百多篇,获授权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37项,出版超算、生物信息和大数据等7部专著,单篇论文SCI他引超2258次,Google他引超3428次。还担任了湖南省生物信息学会理事长、CCF 2016大数据技术大会(BDTC)程序委员会主席、CCF大数据学术大会程序委员会副主席、2017第四届全国计算生物学学术会议大会主席、2017第二届中国计算机学会生物信息学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2019第17届APBC亚太地区生物信息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等。

报告题目:人工智能在生命安全领域的应用-辅助诊疗、死亡终点预测、健康管理等

报告摘要:近年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通过对生命安全数据进行深度分层特征构建,有效地捕获数据的长期依赖关系,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等,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医疗保健领域。随着海量电子病历数量的激增,深度学习算法的流行,使得采用深度学习技术,挖掘高质量、安全电子病历数据中的信息进行临床终点预测成为了可能。临床终点预测的目的是根据患者的病史预测患者是否会患某疾病,是否会死亡,住院时长,是否会再入院等临床事件。针对电子病历近十年来的研究工作,在保证生命安全数据隐私和高质量的前提下,从传统的基于logistic的线性模型,到近年来基于机器学习进行临床终点预测,再到最近的深度学习在电子病历领域的应用,深度学习成了进行医疗健康大数据挖掘的一个有力“武器”。在国家卫健委、湖南省卫健委、湘潭市(湖南省健康产业园)的支持和指导下,基于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的天河超级计算机和健康、医疗大数据,对海量的生命安全大数据进行了数据治理和隐私保护,并研发出了分导诊机器人、辅助诊疗机器人、骨质疏松机器人、健康管理家庭医生、远红外AI健康管理机器人等系列技术。提出了医疗、健康、组学等多维数据融合技术,从“诊前”、“诊中”、“诊后”3阶段支持和辅助医生进行全方位精准的智能诊疗,监测呵护病人和每个家庭成员的健康。在2017年8月19日,在第20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诊断学教学改革研讨会上(南华医院),还进行了“人机PK”, 将100份电子病历导入系统中,现场4.8秒给出诊断结果,每个病人诊疗用时不到0.05秒,准确率达到100%。2017年获得“Top 10大数据应用最佳案例实践”奖,并得到原国家卫健委金小桃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主任康熙雄教授等专家的指导和认可。国际国内几十家媒体进行了现场直播和报道(BBC,CCTV,凤凰卫视,湖南卫视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精准医疗专刊、NAR、TPDS等期刊和会议上。


丁勇

丁勇,博士,教授,博导,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院教授,鹏城实验室双聘研究员,广西密码学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广西高层次E层次人才,多个国际国内知名会议的主席或者程序委员,CCF C期刊PPNA编委。中国密码学会组织委员会委员、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发起委员、常务委员,计算机应用委员会委员。近几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上以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检索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工信部规划教材1部。以第一发明人获得中国发明专利8项,国际专利2项。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密码发展基金、国防预研基金、广西区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等项目10余项。

报告题目:网络靶场结构与关键技术

报告摘要:主要介绍了网络靶场基本概念,网络靶场的地位和意义,以鹏城国家级网络靶场为例,详细阐述了网络靶场的系统结构、功能、建设方案以及网络靶场的关键科学问题。


刘福东

刘福东,博士,现就职于信息工程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CCF YOCSEF郑州学术AC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并行计算、微处理器设计等。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某关键技术攻关课题、人工智能重点研究课题、人工智能与装备建设课题、十三五预研课题、军委科技委173项目等国家及军队重大课题8项,作为技术骨干参研国家及军队重大课题13项;发表学术论文SCI检索8篇(第一/通讯作者5篇),EI检索10篇(第一/通讯作者6篇),申请国家或国防专利5项。

报告题目:软件基因实践探索之路

报告简介:自十九世纪孟德尔定律发现以来,人类一直没有停止探索基因的脚步,近年来,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到材料基因组工程,人类对基因的认知和应用正不断深化。MalwareBenchmark团队经过多年研究积累,首创性地将基因理论及研究方法引入到网络空间中,从微观视角认知软件变化规律,从海量样本挖掘软件内在本质,从现有软件安全分析的困境中另辟蹊径,探索突围破局之道,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如恶意性判定、家族分析、加壳程序识别、供应链安全分析、APT关联分析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自身优势,MalwareBenchmark团队正筹划布局软件基因技术发展新方向,在全球软件基因库构建、工控物联网恶意代码检测、恶意代码统一命名标准制定、恶意代码基准测试集生成、软件漏洞基因定位、基因功能注释、基因编辑与生成、流量基因分析等多个领域持续深化开展研究。众人拾柴火焰高,MalwareBenchmark团队将继续秉承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理念,欢迎和期待更多精英团队的加入。